社區少棒/奪冠的光復 曾與荒草奮戰(九)
轉貼自聯合報記者林以君先生之報導
獲得首屆「社區性傳福杯全國少棒錦標賽」冠軍的北市光復社區少棒隊,曾經與「草長及膝」的場地奮戰。
缺乏場地,是社區型少棒隊最大困境。政府未能提供足夠的棒球場,而他們又非校隊,如何找到固定場地練球、比賽,最他們的夢想。
光復社區少棒隊以北市松山菸廠為基地,但他們親手割草,先整地再練球,最近場地舉辦活動,他們又得另覓練習地。變通之道是找有固定場地的社區型球隊、例如文山社區少棒隊打友誼賽,練兵之餘,也省掉找球場之苦。
同樣台北市,「松山區體育會」少棒隊總教練王信博吃過虧,特別把傳真的顯示時間校正到中原標準時間。因為他得60天前先傳真給北市府,預訂兩個月後的練習場地。
有一次,他的傳真機快了3分鐘,半夜12點不睡,心滿意足按下「傳送」鍵,隔天才知道,申請松山機場旁的民權公園球場沒准,因為他未在標準時限內傳真。
宜蘭「親子聯盟」一度在羅東溪河床與假日慢壘隊共用球場,但以大人為主的慢壘隊,總有辦法前一夜先把器材放在定點,用來占用球場。
如果親子聯盟占到場地,有些大人球隊會故意貼著小孩子很近傳接球,有點要嚇嚇小孩子的意味,後來他們才想辦法借用羅東運動公園棒球場比賽。
開放認養球場,是各地社區少棒隊共同的心聲。光復社區少棒隊總教練蔡富丞說:「我們也有打棒球的權利。」
這次「社區性傳福杯全國少棒錦標賽」原本還要邀請南部地區的社區少棒參加,但因為場地難尋,球隊根本沒辦法固定練習,最後婉拒參賽。
【2011/01/24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林以君/彰化報導】
松山菸廠是光復社區聯盟的基地
松山菸廠曾是荒煙蔓草一片,還花費大量人力整理
奪冠後全隊開心的留影
會長勇伯頒發冠軍杯給總教練
大會唯一的女選手和家長
宜蘭親子聯盟常要在羅東溪河床壘球場與成人球隊爭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