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是台灣第一學府
一校功成萬校枯
2011-04-11 張瑞雄
教育部五年五百億第二期獎勵揭曉,中南部的學校抱怨重北輕中南,其實是重 十一輕其它。國立大學有七十幾所,除了受補助的十一所國立大學外,其他的國立大學都在苦撐經營,且被教育部和十一個老大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在全國各地成立 國立大學的目的是甚麼?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甚麼?教育部實在要有勇氣重新思考,不要為了百大的虛名而讓高等教育的資源錯置和傾斜。
2000年兩名文化大學學生在陽明山上的租屋內葬身火窟,今年東華大學學生校外租屋發生火災而造成一死兩重傷,家長都在問,為什麼校園不多建學生宿舍?因為宿舍是「自償性」建築,所以學校要自己籌錢蓋或要BOT。建一個宿舍床位若不算土地成本約要五十萬,五年五百億可建十萬個床位,每年多十萬家庭可以安心其子女不會因住校外而發生種種意外,難道這不比百大重要。
今年首次舉辦的北北基聯測,外縣市報名考生增加,這對即將推動的十二年國教是一個警訊。為什麼大家要擠台北市的好高中,因為這樣上好大學的機會大,是誰造成好大學和不好大學的區別,教育部也!有拿五年五百億的最好,其次選有教學卓越計畫的。要拚好大學首先要拚好高中,這就是為什麼多元入學已經實施多年,大學錄取率都接近百分之百了,學生的升學壓力卻還是一年大過一年的原因。
高教政策時常學美國,但美國是土地寬廣的國家,不同州的大學其替代性或競爭性沒那麼強,一是距離遙遠,二是學費對外州來的學生都有加收, 跨州就讀成本高,因此可以搞大學排名。但台灣是一日生活圈,學費又都是齊頭式平等,大學有完全的替代性。念台大和念家鄉的大學差不多,都可以隨時回家,學 費都一樣。所以當台大的資源比其他大學多那麼多時,結果可以想見,其他大學都被替代掉了,選系不選校已沒有人理會,選五年五百億大學才是王道。
五年五百億大學像黑洞,把人才和資源都吸進去,造成其他大學空洞化。以研究生為例,以前大學部每班前一、二名才能考進台大研究所,現在每班有十幾個可以考上,台大老師又不是超人,這些中段學生在台大無法受到很好的照顧,自生自滅,而原來可以好好教這些學生的一般大學老師卻無生可指導,造成雙輸。
順口溜「外島先倒,由東向西,由南到北,天下為公」講的就是在此資源集中又少子化的情況下,大學關門倒閉的次序,最後只剩北部一些公立大學了。
階級鬥爭和階級分化是以前老共的伎倆,沒想到現在正在台灣的高等教育界發生,最後大家都被鬥倒了,只剩台大等校一枝獨秀,正驗證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古訓。(作者為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