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甘霖打破中職盜壘紀錄,觀眾席場面十分冷清


    這樣不是救職棒


                                                                                                                       2010.05.12中國時報 何榮幸


    中華職棒票房慘淡,國營事業最近被要求加強「買票」護盤。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國營事業用公家預算「灌票」,結果只是「救球團」而不是「救職棒」,到頭來變成全民在延續球團存活而已。國營事業對職棒的過當護盤應該休矣!


    職棒開季幾場亮麗票房,如今已證明只是假象。根據打完前六十八場的統計,總觀眾二十萬七千餘人,比去年同期整整下滑了三十二%,平均人數也從去年同期的4572人跌到3044人;連向來是票房保證的兄弟象隊,觀眾人數也大幅減少三十一%,主場平均人數未超過四千人,冷清狀況一如去年底再度爆發涉賭案時的各界悲觀預測。


    大家都想搶救國球,都非常珍惜棒球運動維繫全民情感的各項共同記憶。但是,關心職棒存亡人士已多次呼籲,唯有以破釜沉舟決心大力推動改革,職棒才可能浴火重生;搶救國球的資源必須落實於三級棒球等各項重要環節,才不會淪為「救球團」而已。令人遺憾的是,職棒迄今既未呈現耳目一新的改革形象,不少資源運用也是治標不治本。


    不僅如此,日前司法偵辦假球案過程中,也再度傳出各球團高層早已知情卻「包庇」、「護短」,以及各球團之間早有「黑名單」默契卻粉飾太平等情事。儘管相關球團與中職聯盟紛紛撇清,但中職形象未能振衰起弊、無法挽回球迷信心,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獅隊黃甘霖打破中華職棒盜壘紀錄,只有三千人見證;牛隊張耿豪成為史上最年輕先發勝投,觀眾也只有一千八百人。在「基本面」跌到谷底下,任憑各球團施展渾身解數推銷「賣點」,也喚不回球迷的心。


    其實,今年若沒有國營事業及縣市政府護盤,職棒的票房還會更慘。但問題是:公家預算投入只是讓表面上的票房數字比較好看,還是能夠實質改善職棒環境及提振球迷信心?答案已不言可喻。


    在這種情勢下,體委會召集經濟部、財政部等單位,討論如何加強國營機構「買票」,已是明顯過當之舉;中職聯盟喊出「最好用包場制,會有更好的護盤效果」,則更是不知反省為何物。


    政府想搶救國球,就須釐清「救球團」與「救棒運」的分野,才能將資源做更有效運用國營事業如果願意像台啤一樣,認養球隊同時協助籃球運動與經營企業形象,未嘗不是公家資源合理運用方式之一;如果只是散彈打鳥,甚至想用「包場」方式護盤,職棒恐怕只會在得過且過的情勢下繼續苟延殘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兒童棒球國 的頭像
    兒童棒球國

    兒童棒球國 Kids Baseball World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