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桃園航空城棒球隊總教練的李居明
打假球遠因…別的不懂 只會打球
聯合報╱彭臺臨/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2009.11.03
打球的球員無法適應複雜社會的公民
職棒球員打假球的問題,呈現出過去台灣運動長期畸形發展的根本問題。職棒球員自小學就開始學棒球,一路上來只有打球,也不用念書,養成了只會打球的球員,但無法適應複雜社會的公民。
在運動人才培養上,由青少年期間的職業化訓練,只訓練運動專長技能,只強調贏得獎牌,而忽略了品德、態度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此,許多有天賦的運動員,原可成為世界級優秀運動員,但多數到最後,失去了夢想及挑戰未來的勇氣,也無能力在社會找到理想的工作。即使贏得奧運獎牌,也只求尋得一個有保障的教師和教練工作就很滿意了。我們培養了許多運動員,但他們在運動產業不發達的這塊土地,相對的無法在運動上追求卓越,而且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
業餘時期的李居明為球迷簽名
獲全國體協最高獎章的棒球選手李居明(右)業餘時期李居明在球場上英姿(左)
棒球先生無法找到合適工作
長年為我國棒球立下汗馬功勞 的棒球先生李居明及不少職棒球員,在失去棒球舞台後,都徬徨無助,無法找到適合工作,也引起社會一陣討論。直到2009年中華隊在經典賽連敗兩場淘汰以後,全國響起一片搶救棒球的呼聲,桃園縣政府順勢組織航空城棒球隊,李居明先生才又重回球場,出任總教練一職。
蛙王蔡心嚴為客人遞送救生衣
蛙王蔡心嚴在公園為客人遊湖小船出發前安全檢查
擁有「蛙王」美譽蔡心嚴,今日淪為公園臨時工,僅僅月入兩萬七千元,實在難以應付三個小孩的支出和開銷,他認為政府的照顧有限。但他也反省承認:「過去專心游泳表現,忽略課業,再加上年少得志,脾氣火爆等因素,多少阻礙日後的工作機會」。
分析歷屆奧運金牌運動員大都具有下列特質:自尊、夢想、願景、決心、紀律、專注、力量。他們這些特質不但在運動界上,且在事業上都有傑出成就。
Dick Fosbury和柯曼尼絲(Nadia Comancei)的經驗
運動如人生。運動的勝負經驗有助我們面對人生的起伏。美國選手Dick Fosbury,是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奧運跳高金牌,同時創下2.24公尺的世界新紀錄。他發明了以他為名的fosbury flop(即背向式),至今在跳高競技上為人樂用。他同時擁有土木工程學位,目前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合夥人,並常到企業界分享追求卓越的經驗。
1968年Mexico Olympic Game 美國跳高選手Dick Fosbury過竿連續鏡頭
1968年Mexico Olympic Game 美國跳高選手Dick Fosbury過竿連續鏡頭
1968年Mexico Olympic Game 美國跳高選手Dick Fosbury過竿連續鏡頭
1968年Mexico Olympic Game 美國跳高選手Dick Fosbury過竿連續鏡頭
Dick Fosbury現在四處演講分享他的成功經驗
1968年Mexico Olympic Game 美國跳高選手Dick Fosbury過竿連續鏡頭
羅馬尼亞的娜蒂亞.柯曼尼絲(Nadia Comancei)在一九七六年蒙特婁奧運創下第一個拿到體操完美十分,她參加兩屆奧運共獲得五金三銀一銅。她精通五種語言,目前與兩面奧運金牌得主的夫婿巴爾特.寇納,共同經營體操學院,他們常向公眾演講,教導如何專注目標,面對逆境,追求卓越。培養青少年運動員時,他們特別強調建立自尊,因為自尊是成功的基石,也是靈魂深處珍重自己的感覺。
1976年蒙特婁奧運Nadia Comancei
1976年蒙特婁奧運Nadia Comancei出賽鏡頭
1976年蒙特婁奧運Nadia Comancei出賽後向觀眾歡呼
Nadia Comancei的以往和現在
神態自若的Nadia Comancei Nadia Comancei的全家福 Nadia Comancei非常有自信的為時尚雜誌拍照
重新思考運動的價值
面對職棒假球的問題,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運動的價值。我們絕不可以再將青少年的運動發展,當成為國爭光的工具。
我們必須將運動的發展回歸於奧林匹克主義基本原則:「結合身體、意志與精神三者於一體及求整體均衡的人生哲學,並將運動融於文化與教育,追求創造努力成功的喜悅、良好典範之教育價值,及尊重眾所公認的基本倫理原則」。如此,我們的運動員才有未來,台灣的運動發展才有未來。
延伸閱讀:陳靜的奧運銀牌之路,台灣年輕人企圖心混掉了,台灣棒球沒落的真正原因,國球迷思 苦果大家吞…,運動精神 只在課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