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紅葉人及朴子少棒


懷舊風氣…………………….及相關紀念活動談起



                                                                                                 2009.10.10國王昭書


    2009年是很特別的一年。


    2009年繼經典賽二連敗慘遭淘汰,全國一片譁然,加上我旅美投手「台灣之光」王建民肩膀再次受傷,球季提早報銷,國人無緣再透過轉播觀看他精湛的投手表現。國人內心的「鬱卒」可想而知。


   還好位於道奇隊郭泓志的復活及勇闖美國職棒老虎隊倪福德的異軍突起,稍稍慰藉了國人的傷心情懷。也保持國人對MLB美國大聯盟的持續關心。


    經典賽的慘敗造就了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和台中市四支縣市棒球隊的成立,也讓一下子找不到舞台的職棒退役選手有了可以再發揮的去處。四隊加上合庫、台電還打了一循環的比賽,十分熱鬧,算是給縣市棒球隊初試啼聲。


    2009IBA青少棒比賽在台中洲際棒球場舉行,熱身賽中華隊勢如破竹,連宰美國古巴。等到正式比賽,反倒被痛宰一番。中華隊對美國從領先八分到連丟十一分,美國隊的大棒子真是不能小覷,尤其美國隊才集訓一周就來比賽,還擊敗古巴奪冠,可見美國棒球的普及和實力的平均。我們的棒球春秋大夢醒了一半,原來閉門精兵苦練效果仍然打不過遍地開花,人人打球風氣鼎盛的球隊,有限的人力畢竟不是對手,參與面還是要再加以普遍和擴大。


    台東泰源國小參加PONY小馬聯盟少棒賽,獲得亞軍。但因媒體及電視報導不多,無聲無息,如同空氣,從出國到比賽完畢回國,好像沒有發生過這回事一樣。


    桃園龜山少棒重回LLB世界少棒聯盟威廉波特少棒賽,一路過關斬將。直到冠軍賽不幸以36敗北剎羽而歸,小選手歐晉的眼淚透過電視的直播不禁讓多少人感到憐惜。也大大的炒熱了國人對威廉波特的記憶。


 於韓國舉行的亞洲青棒賽,日本因適逢國內甲子園比賽,在未派出主力球隊的情形下,中華隊輕鬆擊敗日本。中華隊雖打進冠亞軍戰,但仍然兩度敗給地主韓國隊,區居亞軍。 


    位於捷克舉行的世界杯棒球賽,中華隊僅獲得第八名。不過國人的關注程度好像沒有那麼高了!因此輸贏反而顯得不太重要。


    2009年帳面上比賽成績似乎不再那樣耀眼輝煌,甚至輸多勝少。從少棒、青少棒拾級而上,似乎層級越高比賽成績反而越差,因此年初的經典賽連敗兩場直接遭到淘汰應該是很合理的結果。


    在這些紛紛擾擾的事情之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發生了。


    今年2009年有三支曾經在少棒史上有輝煌紀錄的少棒隊紛紛舉辦活動來紀念。那就是台東「紅葉」少棒,台南「巨人」少棒,嘉義「朴子」少棒。


    說來也特別,台東、台南、嘉義在台灣棒球發展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都產生過各領風騷的英雄人物,只是時空不同,互有起落。


    今年2009年也剛好是我國參加世界少棒聯盟Little League BaseballLLB)位於威廉波特少棒四十周年紀念。我們是於1969年由台中金龍隊參賽,並且獲得冠軍。由這一年開始開啟我們在威廉波特常勝的紀錄。


    在我們參加威廉波特的前幾年,台東紅葉少棒才開起一陣國人瘋迷少棒的旋風,然這一陣旋風很快的就被後來參加威廉波特比賽的球隊所取代,但是「紅葉」已經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記錄。


    後來台南市「巨人」少棒於許金木領軍之下於威廉波特以123打敗由麥克林登為主帥的美北隊,國小的國語課本還把這段事蹟列入教材必讀,要廣大莘莘學子效法學習巨人隊處變不驚的精神。


    1979年的嘉義「朴子」少棒隊不但順利拿下冠軍,更在對歐洲隊時由陳昭安創下18K的「完全三振」而且不可能被打破的記錄。



紅葉少棒現今選手近照




紅葉少棒重新整頓,邀請新血加入


    紅葉少棒從成名至今,已超過四十年了,但是這四十年來物換星移,紅葉好像就如凋零的一片落葉,在台灣棒球的發展史上被邊緣化了,不論是什麼原因,大家的記憶仍然停格在四十年前。紅葉國小新任校長柳旭龍希望能有一番作為,重新號召起紅葉的精神和熱情,學校球隊也重新對外招募,採取住校模式,集中管理,希望能夠再創佳績。


台南市協進國小少棒隊改名為巨人少棒隊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台南市協進國小棒球隊身上。1971以及1973年以協進國小少棒隊為班底的「巨人」少棒以及後來的「府城」少棒曾經名噪一時,代表我國在威廉波特拿下兩次冠軍,近年來,協進國小少棒隊戰績每下愈況,不要說全國賽,光是台南市比賽,早已經成為各隊進補的對象,只有排名墊底的份。學校操場中棒球隊練習的紅土區也被挖除,打擊場也早就拆了。「巨人」只差沒有變成「侏儒」而已!新任校長葉和源希望能夠恢復往日的榮耀,著手重整球隊,並計劃成立巨人少棒文物紀念館,20098月更將球隊由「協進」直接改名為「巨人」,希望能承接往日的榮光。並且邀請也有意東山再起的台東紅葉少棒來訪,並打一場友誼賽。活動名稱為『當巨人遇上紅葉』,先有9月26日晚會表演活動,第二天9月27日再接著邀請賽。也邀請巨人少棒當年的選手回來,非常熱鬧。大家似乎也都感染了當年巨人和紅葉全盛時期的盛況。



紅葉少棒和巨人少棒比賽前互相交換禮物



紅葉少棒友誼賽前的趣味投準活動



    無獨有偶的,2009年也是當年嘉義朴子少棒到威廉波特拿到冠軍三十周年紀念。嘉義朴子市公所中秋節「平安團圓夜」,發起1979年少棒選手回娘家活動,廣發英雄帖,邀請當年各路英雄好漢回到當初發跡之地,並將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10月2日上午嘉義朴子地方人士廣邀當年選手回到地方上接受表揚,場面十分盛大隆重,許多當年選手攜家帶眷來參加,接受獻花時,許多選手的妻子或是子女到現場才知道丈夫或是父親當年的豐功偉業,十分受寵若驚,也感到非常感動,現場也透露了些許溫馨。

    當時的十四位選手和教練共有十二位選手出席,與會教練蘇棟川、陳芳石,隊員蔡明宏、戴漢昭、陰經龍、賴金輝、陳昭安、張正憲、蕭文銘、涂元添、許安慶、王士銘、江怡德、洪忠和等人出席返鄉歸隊活動,可惜的是隊員侯佳謀及呂長坤未出席。 


朴子少棒四大強棒,左起陳昭安(12)陰經龍(1)蔡明宏(4)、侯佳謀(6)





朴子少棒獲得1979年全國少棒冠軍



朴子少棒榮獲1979年威廉波特世界冠軍




老選手們於配天宮前和現今朴子三級棒球隊及地方仕紳歡呼合影留念




老選手們於配天宮前和現今朴子三級棒球隊及地方仕紳合影留念





蘇棟川教練將全隊簽名球交給現今朴子少棒,象徵薪火相傳



    嘉義地區在日據時代的「嘉農」棒球隊就是一支威震甲子園的球隊,作育了無數英才,也吸引了當年島內極多的棒球人才匯集嘉義。


    國民政府遷台以後,台灣電力公司棒球隊全盛時期,球隊還分成「嘉電」和「高電」兩支球隊,台電人很自負的誇口說「嘉電」和「高電」打完比賽就可以直接選出中華代表隊了,根本不把合庫和中油及其他球隊放在眼裡。可知當時台電棒球隊實力有多堅強。嘉電很多退役的棒球選手就指導在地的學生棒球隊,也造就的嘉義強盛的棒球風氣。曾經加盟日本南海職業棒球隊的高英傑和李來發就是嘉義地區培養出來的子弟兵。


    當年和紅葉少棒隊廝殺得你死我活的就是嘉義垂楊少棒隊。棒球比賽不可能只有一隊唱獨腳戲,只是當年成王敗寇,四十年以後,大家只歌頌紅葉,卻忘記了垂楊。有時想起來真是歷史的反諷!


    有了眾多台電選手及教練團的支援,1979年的朴子少棒隊就是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孕育而生的。當年的朴子國小老師兼教練蘇棟川就是台電棒球隊退役的選手,如今已72歲,早已兩鬢發白。


    近年來朴子地區的棒球反而是以東石高中青棒隊為主體,少棒反而漸漸沒落了。也許是因為這樣讓朴子市公所有了邀請選手回娘家的念頭。

     1979年的朴子少棒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陳昭安對歐洲隊一戰創下了少棒不可能破的紀錄,「完全三振」18K,至今仍然為球迷津津樂道。但是18K這響亮的光環竟也成為陳昭安後來求職路上諸多不順的最大阻力,實在透露出無奈與辛酸。


    也許歷史不能從新來過,三十年紀念也好,四十年回憶也罷,台灣的棒球終究是要走下去。可以緬懷歷史,但是未來還是要開創。走過這三、四十年來,台灣的棒球環境和社會政經條件已大不相同,甚至世界棒壇的大環境也非昔日可以差堪比擬的。如何汲取前人的經驗,走出未來的道路最為重要。


   「紅葉」、「巨人」、「朴子」代表我們棒球曾有的光輝歲月,也提醒國人不要在一昧的追求王建民的傑出成就時卻忘掉以往優良的傳統。但相對獲得優異成績的當時,也代表那一段棒球承擔國族榮耀的重擔,不能讓小朋友真正自由自在的打球,不能深入而普遍的紮根。不能否認的,從1969年「金龍」少棒挑戰威廉波特開始,就是在刻意篩選「菁英」而且幾近「軍事化」的極端手段下訓練,為得是「國家榮譽」。得失之間,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相信「當紅葉遇上巨人」或是「朴子少棒返鄉大團圓」的目的都不是要走以前的少棒回頭路。完全的普及才是正確的棒球道路。


    在那段物質不豐裕的年代,棒球也許因球具昂貴且稀有而不容易普及。現今大家都買得起球具的同時,參與的人反而更少。這不是更奇怪的一件事嗎?以前隨便一塊空地,甚至就在馬路上,一支竹棍,一個橡膠皮球,水泥紙袋摺成充當的手套,隨便兩塊磚頭甚至是電線桿當壘包,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如今小朋友通通關在補習班裡填鴨,或是看到每個學校操場立上一支大大的告示牌「本操場禁止打棒球」。究竟是社會進步還是人們退化了呢?


    我相信「紅葉」、「巨人」、「朴子」談起來會令很多人深感到驕傲,我相信這也是一段不能抹滅的光榮事蹟,如果能透過這些事蹟,使得棒球更加全面化,讓少棒變成大家的少棒,社區的少棒。而不是只有「棒球校隊」的少棒。「棒球校隊」的棒球文化是台灣四十年來棒球偏狹窄化的最大敗筆,也阻斷了廣大莘莘學子參與棒球的機會。「棒球校隊」在美日國家都是由高中才開始成立,在此之前都交由社區組織,自由參與。


 「棒球校隊」代表「學校榮譽」。事關校長的顏面,加上花掉學校大筆經費,所以不能輸,輸多了往往就是落得解散球隊一途。緊跟而來是縣市代表隊,代表縣市的榮譽,在後援會的加持之下,輸人不輸陣,地方父母官的臉不能丟,只好硬著頭皮拼下去。接著就更要更上層樓爭取國家榮譽了。為了「國家榮譽」,各種極端軍事化的訓練方式都可以被容忍,被合理化,書可以不用念,球一定要打贏!小朋友只有乖乖忍受。連『職業少棒隊』一詞來形容我們國家的小朋友打棒球的方式,我們卻都笑罵由人,只是為了要贏。贏了代表校長辦學績效優良,贏了代表地方政府重視棒球發展,贏了代表國家最高領導正確,贏了舉國歡騰,遊行慶祝,贏了不可一世。輸了冷嘲熱諷,棄之如敝履,視之為國家民族的罪人。如此一來,我們四十年來改變多少?小孩子棒球是這樣玩的嗎?我們真的繼續要這樣的少棒體制嗎?少棒世界冠軍就保證將來人人都可進入美國職棒洋基隊嗎?累積四十年的經驗了們得知,少棒愈強的選手將來極可能因為運動傷害反而運動生命越加短暫。短暫的贏球,真代表往後的絕對勝利和終生運動成就嗎?


    如果少棒不普遍,那麼各個少棒爭取的學校校隊,縣市代表隊乃至於國家代表隊都只是政府宣傳的樣板而已。我們不實施共產主義,我們不搞人民公社,不需要再次興起國家代表隊的樣板。美國、日本、古巴棒球在學生以及業餘國際比賽也不是場場都贏,有人會因此認定他們國家的棒球實力不好嗎?贏球的感覺固然良好,團隊的榮譽也絕對重要。但請保留到真正棒球的最高殿堂--『職業棒球』再全力衝刺。少棒時期唯有少棒全面社區化,普遍化,深耕化,不斷擴大參與面,減少一些無謂的壓力和負擔,也不需要為了跨縣市遠征而勞師動眾,浪費大量時間、金錢、以及體力在往返車程及食宿開銷上面。就在縣市交通可及的一日範圍內,大家盡量組隊,相互比賽交流。讓少棒回歸單純孩子們的遊戲。這樣子最近這些紀念活動也許才會更有意義。


    希望這些活動能夠拋磚引玉!導引台灣少棒走向更加正面的道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