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棒球彩裝


                                                                                     2009.8.25國王昭書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意思是說,外表的美好容易給人好印象,可是在棒球場上萬眾矚目的主角之一 ------ 小白球,每次比賽上場前都要忍受被裁判蹂躪一番,弄到灰頭土臉才能上場,在這裡就要介紹一下,一個球上場前的化妝準備。


    每一個新球為了維持球體的乾燥,出廠之前,球的包裝上會先包上一層錫箔紙,球的表面也會上些滑石粉,最後再套上一個塑膠袋。有些牌子每一個球都會有一個單獨盒子裝;每打12個再用一個大盒子一起裝。比較講究的比賽球還會在塑膠袋中放上乾燥劑。之所以要這樣層層包裝是因為球體的濕度會直接影響到球的彈性,球體若是長時間曝露在正常的室溫濕度中,很容易因為吸收空氣中的濕度,而讓球體重量增加,球體的密度變小,彈性也自然變差,這樣的改變對打者非常不利,所以一個新球為防止濕氣入侵,在包裝上非講究一點不可。


     拆開層層的包裝以後,一顆小白球終於露臉,如果你認為這樣子球就可以上場,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每場比賽之前聯盟的工作人員都會準備三四打未經開封的比賽球到裁判室,裁判把球一一拆開之後會先用目視檢查球體的表面有沒有縫線不整齊或表面異常不平整的現象,根據聯盟人員表示,通常球體表面異常的狀況大多是因鋁箔紙包裝受到擠壓後在球的表面留下凹痕。


     拆了包裝、挑出不良品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替小白球上妝,前面提到過,剛開封的球表面多少有一些滑石粉,而且球體表皮因為處理的關係也會多少會留下些油脂,另外球體縫線也有一些臘脂,這些因素都會隊投手造成投球、控球的困擾,更重要的一點,因為新球太白,在夜間球場的燈光照射下,球的表面會產生反光的現象,對打者造成打擊上視覺的妨礙,增加了被球擊中的危險性。所以,賽前為小白球「去光」(rid of gloss)就成為一道必要的手續了。


     在國內的作法是,裁判先就地取材盛一些內野場上的紅土放在小杯子裡再加上一點水加以調和,之後用手把杯子裡的泥土塗抹在球上,並且把球握在掌中加以磨擦,摩擦的標準大概是把球上的商標弄到不明顯的程度就可以了。同樣這一個去光手續,美國職棒大聯盟可比我們講究多了。美國大聯盟每一支球隊每年都會買大約十五磅的河泥專門處理比賽用球,這河泥是取自美國東部紐約附近德拉瓦河的支流中,而且他還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叫做「藍泥」(blue mud),1938年,美國聯盟首開「去光」風氣之先,而國家聯盟也於1955年跟進。


    棒球運動進入職業化之後,講求的就是專業化,比賽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忽略,從一顆小白球的賽前準備我們可以知道,一場棒球比賽的奧妙中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