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唱百年的生活棒球之歌


                                          晏山農May 19,2008





Greg Maddux



    職業運動想要可長可久,就必須賦予它回顧與前瞻的興致,大聯盟是最精於此道的。前瞻者在於,每年總有球員準備跨越偉大球星的高門檻,或者挑戰更崇偉的紀錄,今季開賽以來,馬道斯Greg Maddux辛苦打造350勝的門檻,大概已是廿世紀棒球投手的最後傳人了。再來可期待的是,紅人隊的小葛瑞菲加入六百轟俱樂部的成員;至於紅襪的拉米瑞茲準備打出五百轟,相形之下就未必能掀高潮。


 



    前瞻之外,回顧有啥可談的呢?有兩件百年大事值得一提:一是芝加哥小熊隊距離它上一個世界大賽冠軍正值百年,這是大聯盟之最──甚至是世界運動史上的新猷。球迷大旱望雲霓,可否在今季降甘霖,牽動無數球迷的神經;另一百年紀錄就是,《帶我去看球》(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這首大聯盟的非官方性代表歌曲,傳唱迄今也剛好百年了。


 




 


    拜王建民之賜,如今國人都知在大聯盟球賽七局攻防交接之際,全場球迷會起立伸伸懶腰,齊唱這首輕鬆愉悅的棒球國歌──不過在九一一事件後,因為愛國主義的鑲嵌,硬是在《帶我去看球》之前先來段《天佑美國》(God Bless America),實在讓人大煞風景!其實,《帶我去看球》的作曲家諾渥斯(Jack Norworth)根本對棒球興趣缺缺,從不曾進球場看球,而即使《帶我去看球》其後頗受球迷的喜愛和傳唱,但他竟然直到1940年才首次踏入球場觀賽。一個棒球門外漢竟然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曲,這是意外嗎?不是的!


 


    諾渥斯創作音樂向以愉悅人生為主調,因此他嘗試以生活、歡樂的態度詮釋棒球,全然契合美國棒球引以為傲的「國家娛樂」(national pastime)精神。不過七局交接之際的合唱,是直到1970年代以後,由著名的芝加哥小熊隊轉播員海利.卡雷(Harry Caray)帶領下,帶動唱的傳統才真正讓生活棒球徹底落實。音樂和棒球的有效連結,使得美國人得以徜徉在勝負之外的天地裡。其實不僅於美國,我在2001年春曾經前往東京巨蛋觀看一場獨賣巨人與養樂多隊的比賽,七局上結束後,一樣播放《帶我去看球》這首舶來歌曲,球迷一樣陶然於其中。


 




 


    台灣人看棒球,要不是戴上國族主義的緊箍咒,就是被勝負之差搞的神經緊繃,間題就在於少了音樂的挹注──不是啦啦隊制式的演奏,也不是任賢齊的《再出發》、Freddy的《逆轉,勝》之類好聽但屬於「戰時」的歌曲。想想若有人可以為王建民譜一首輕快動感、沒有太多國族負擔的歌曲,既可在現場由留學生傳唱,電視台也強力播放,那麼看球變得立體化,豈不快哉!當然不止於建仔,小小郭、胡金龍,乃至整個中華職棒都該有自己的棒球歌,這樣的棒球文化才是真摯恆久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兒童棒球國 的頭像
    兒童棒球國

    兒童棒球國 Kids Baseball World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