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棒球怪現象之一  水準永遠不如從前


 


                                                                         民明運動科學特搜班 總長 2009.7.4


永遠認為水準不如從前


    或許是欠缺自信的緣故,「水準」兩字到現在仍然纏繞在台灣棒球的每一處揮之不去。打從全力發展少棒的年代,為的就只是向世人誇耀我國有高水準的棒球而已。到了職棒開打後,不時邀請外國職棒隊訪台交流,與其說是看比賽,恐怕更多人在意的是我方會不會丟臉。從 1998 年我國職棒球員第一次出門與外國職棒球員進行正式比賽起,關於國內棒球水準的話題更是不絕於耳。


    關於國內各級棒球相對於世界幾大棒球強國的水準到底如何,是各種意見紛呈。不過關起門來談水準,絕大多數球迷球員教練記者就卻極有共識地認為「水準一年比一年差」。就以中華職棒來說,即使近年來進步如此明顯,還是被認為不如十年前所謂的職棒全盛期。


    不論怎麼打,水準永遠是越打越差,這不能不說是台灣棒球不可思議之首。


    如果真的是越打越差,那大概有幾個解釋。要嗎是現在球員先天素質就比較差,不然就是現在的訓練比較差。第一個可能性是已經被排除了,因為現在打棒球的小孩比以前多,基層球隊也比較多,沒有理由在這比較大的基礎上挑出來的菁英反而素質差。何況,那些說現在水準差的教練,往往都會加上一句「雖然現在球員素質比以前好很多」。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現在的訓練比較差了。


陽建福投球



    先不論現在的訓練比較差這種事情可不可能發生,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把現在的教練踢回家吃自己,改雇用以前的老教練,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式。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的教練並不會比較差,可是球員卻擺爛不會自我要求。本人並不了解為什麼現在在編制增加,競爭者變多的情況下,球員反而會比較不自我要求。不過這個問題既然現在的教練無法解決,那換成以前的老教練至少是一個比較有成功率的選擇。畢竟,據說現在的教練在現役時代,就是在那些老教練的手下天天自我要求進行地獄般的修業。至於沒事就泡舞廳這種事情,不用說當然是無根據的謠言了。

    如果知道自己說出這種話的意思其實就是承認自己無能應該丟飯碗,這些教練是 不是還敢繼續這樣講,我們倒是十分好奇。說起來不論是任何職業的主管應該都不會有這種自己罵自己沒用的情形發生,不過這種事情能夠在職棒天天上演,而且出錢的老闆對這些自己承認沒績效的主管也沒什麼意見,這若不說是不可思議,大概也沒什麼別的形容詞可用了。


無視於現今鋁棒製作的精進與彈性的優異


    既然如同一開始所說,國際賽和洋將是國內拿來談水準的工具,那麼認為現在的水準比以前差這個怪現象,當然也會以這樣的方式表現。例如,在許銘傑和吳俊良等人擔任國家隊王牌的時候,就有不少教練對他們老是被打爆感到不滿,認為這些球員實力太差。記者更是不時寫一些文章嘲笑這些球員比前輩糟糕太多,當然影射他們擺爛不苦練也是一定要的。然而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很難理解為什麼這些天天看著球員練球的教練,竟然會沒有發現到鋁棒的設計和材料有那樣明顯的進步。事實上大專乙組的畢業球員回到學校看學弟練習,都可以輕易注意到這個差別。至於對手打擊技術和爆發力的進步不被注意到反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也是屬於另一個議題。


    在開放職棒球員打國際賽之後,這個怪現象也發展出新的形式。最弱智的一種是批評現在的國家隊老是陷入苦戰,不像以前隨便就痛宰對手。這些人的意思就是現在的職棒選手比以前的業餘選手還不如。像這種玄蜥流等級的拳法士,本人當然是不屑出手應付的。


    還有一種變形的呈現方式是認為如果現在的國際賽派出時報鷹那批涉賭球員去打就會輕鬆贏。這種心態大家完全可以理解,不過從當時職棒的影片看來, plate discipline 很糟糕的廖敏雄去打現在的國際賽,大概會被三振的比張泰山還慘,而曾貴章的下場則大約會比黃炯隆好不了多少。就常理來說,在同樣的競技環境下不可能會出現太多超水準的球員,更別說出現一整支超水準的球隊了。這些球員的實力最多就是跟 1998 亞運夢幻隊差不多,要說能不在現在的國際賽被宰,當然是不可能的。


1998年的中華夢幻球隊慘遭痛宰


    說到 1998 亞運夢幻隊,當時不少球迷都因為美夢變惡夢而大受打擊。當然,對早在亞運之前就已經斷言這支球隊只有被痛宰的份的民明成員來說,這都是意料中事。說起來這支球隊正是被捧上天的所謂中華職棒全盛期的菁英組合,要說這些弱點都大的明顯的球員會比現在的好,那就真是令人笑掉大牙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球員賽前做出的自我評估都與許多球評的預估徹底相反,甚至派出教練去看對手練球也只得到大聯盟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情報,等到被屠殺了才哭不出來。既然如此,這些人現在關於競技水準的評價到底能不能信,似乎也是很清楚的事情。


   另外,到現在也有人認為以前的洋將比現在好太多,甚至不論球迷還是教練都有人說出以前的洋投隨便就球速 150 公里這種話來。其實,回憶總是美好的,美國就有人企圖用 30fps 的影片證明 Babe Ruth 揮棒的速度超過一百英里,同樣的方法還被拿來算出 Bob Feller 超過 170 公里的球速,連 Walter Johnson 也有一百英里。不用說,這種毫無精確性的數據當然是毫無參考價值的。






                                                 Bob Feller                                                                        金田正一                   

   


    關於金田正一甚至澤村榮治的球速達到一百英里這種傳言,在日本也出現在許多老球員的證言之中,其中還有人認為現在日本職棒的投手跟金田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同樣用影片的方式,日本人還發現杉浦忠用下勾投出 150 公里。而高英傑和李宗源的球速超過 150 公里這種說法,在台灣也兩度上了民生報。當然在那個沒有測速槍的時代,這種說法有多少可信度就不得而知了



Walter Johnson                                                      澤村榮治





    說到這種回憶的美化效應,電動玩具迷就不能不提到任天堂紅白機 1978 年的名作「魂斗羅」。這個遊戲的畫面可以說壓榨出主機性能的極限,以當時的水準來說是令人驚豔的。 1992年超級任天堂推出了續作「魂斗羅 Spirits 」,但當時在電動迷看來,畫面似乎並沒有比記憶中的舊作好多少,甚至還差了些。這顯然是沒道理的事情,一個可以在 65536 色中顯示 256 色的新主機不可能在畫面上輸給只能在 52 色中顯示 24 色的舊貨。直到再次看到了舊作的真實畫面而非記憶時,大家才發現自己的印象錯的離譜。會發生這種錯誤的原因,跟記憶的編碼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魂斗羅                                                                    魂斗羅Spirits



  人腦的記憶模式容易將先前的回憶美化


   人腦形成長期敘述性記憶 (Long Term Declarative Memory) 的方式,是在 hippocampus 將當時的情境加以抽象化,而在存取時則是將這些抽象的概念予以重組。換句話說,魂斗羅的畫面存在腦中的主要格式並不是每一個畫素的 RGB 值,而是整個畫面當時給人的「感覺」。當人「感覺的定義」隨著時間改變,「感覺」重建時依據的很可能是改變後的定義。魂斗羅的畫面當時給人的感覺是極佳的超水準作品,這些敘述在事隔五年後被重組時,依據的是 1992 年時對「極佳」的定義。而「魂斗羅 Spirits 」就當時的製作水準來說只能算是中上,於是「極佳」將「中上」比下去了,但是這卻被大腦解讀為魂斗羅把魂斗羅 Spirits 給比下去。同樣的,存在腦中對陳義信或對羅世幸的球探報告,也並不是他們的絕對的技術參數,而是當時環境下壓倒性的相對表現所造成的印象。如果現在幾位年輕王牌經常可以投到 140 公里,那當年的四大天王沒有隨便上 145 就說不過去了。



    因此,如果不看錄影帶的話,你以為你在比較的,其實並不是你正在比較的東西。 Jose Nunez Balvino Galvez ,或是 Fred Toliver 可以輕鬆球速 150公里 連發,其實是現在 Rene Miniel Osvaldo Martinez 這種中上水準的洋投都經常可以丟到 145 公里以上的緣故。如果 Martinez 150 公里的實戰球速,那些老洋投天王就必須有 155公里 了。這時只有讓事實說話,才會讓印象沈默。而事實是這三位傳奇洋投的實戰球速只有 138 公里 145公里 之間而已。更不用說打了七年還在打 A 聯盟的投手拿了 1990 年的三振王,困在 Single A 五年拿不出成績的投手則是拿走了防禦率王,而救援王則是被只有兩年 Single A 經歷的投手帶回家。就算看所謂最強的 1994 年前後, Nunez Galvez 雖然有高階經驗,卻都在來台的前一年因傷而暫時離開球場,何況那種等級的高階經驗在現在洋投的履歷表裡根本不足為奇。而創下單季三振次數的洋投,則是打了一年 Single A 就失去舞台開始流浪。如果知道這些還能認為當時職棒水準多高,出去打國際賽會多殺,那我們也是無話可說。


    退一步說,即使現在的水準真的不如以往好了,如果職棒是一種商品,那各位出錢的大老闆等於是在坐視「現在賣的東西沒以前好」的毫無實據批評。甚至連自己養的員工也加入貶低自己商品的行列時,還無動於衷。自己做出這種養老鼠咬布袋的事情還抱怨賠錢的話,那也只能說是活該了。賣瓜的自己說瓜不甜,還怕人沒聽到,當然是一種不思議。


    至於這些奇妙的行為,到底是因為受到中國貴古賤今的文化污染,還是單純的眼睛長到背後去,那就不得而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兒童棒球國 的頭像
    兒童棒球國

    兒童棒球國 Kids Baseball World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