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棒球〉莊勝雄教室系列報導(一)

                            


                                                                                                        陳師正  2005-12-18






 1)待整合的國家政策... 1


 2)國內選手動作缺失... 1


 3)作育英才的成就感... 2


 4)人才外流的福與禍... 3


 5)重量訓練正確觀念... 4


 6)運動科學器材輔助... 4


 7)體能、心理、觀念... 6


 8)好學習的旅日名投... 7


 9)成功男人的賢內助... 7


 10)認真細膩的處世觀... 8






1)待整合的國家政策


       用批評開始莊勝雄棒球教室的系列報導,或許不是最適合的方式,但也千真萬確是這位關心台灣棒球傳奇人物的衷心諍言!習慣低調的莊勝雄看到最愛的棒球場後,什麼都放的開來,他用投手的豪氣說:「放心的寫!是我說的!」

    應中信鯨的邀請,莊勝雄闊別21年後回到台灣進行第一次的技術與觀念回饋指導,講話聽的出來有日本人腔調的他卻仍有流利國、台語雙聲帶,這次回來教球,他笑著說:「挖但就顧啊!(閩南語)」不過或許是時間匆促,或許是諸多活動撞期,對於未見棒協等高層單位關心身影,他有點難過的興起問號:「難道台灣的棒球像一盤散沙?」


    11月曾赴亞洲職棒大賽觀戰的莊勝雄,用旁觀角度給台灣棒球警惕之語:「不要等被中國超越再後悔!」在羅德隊二軍擔任教練的他除了亞洲大賽之外,更曾直接與中國隊數度進行交流比賽,他認為大陸在棒球方面的投入用心甚鉅。「感覺的出來主辦2008奧運的他們野心勃勃!」


    長時間旅居日本,此行回國除了棒球教室經驗傳承,他也透過媒體積極想了解國內基層棒運和職棒現況。對於學生棒球聯賽和國訓隊改由職棒代訓賽程安排等制度初步了解後的他說:「不能改變外在之下,選手是必須改變自己。」但他仍希望有關單位登高一呼,真正用心用力把國球的專項運動強化政策立即落實。


    比出小拇指用來形容一己之力微薄的莊勝雄,還特別柔軟身段要媒體一同呼籲政府為改善棒球環境努力。亞洲國家雖不似西方訓練環境的設備條件充份,但日本職業足球推廣有成;中國體操、跳水等國際地位雄厚,在在證明事在人為。


    帶領北體棒球隊南下取經的高英傑,算是莊勝雄中華隊前期學長,對於他能踏出棒球教室這一步深深感動。他也期許未來王建民等年輕好手會有這等心意回饋栽培之地。莊勝雄在他的熱情邀約下,雖然還沒答應第二、第三年的棒球教室會不會延續下去;但從他指導後輩的熱切眼神,強烈感覺的到他用行動對台灣棒球環境改善的實際帶頭呼籲。


 


2)國內選手動作缺失


 



      莊勝雄返台將21年日本職棒經驗與自身體會所學無私傳授國內後輩,所謂老師百款巧妙不同,他的立論和所有棒球教練相同;但對所有受教的選手來說,心理層面的信服接受度與講述方式的技巧,成為莊勝雄勝出之處。


   關於手部的動作,莊勝雄將擲球手與守備手分開講解:投球時傳統觀念的垂直角力量轉換傳遞,在力量鏈轉移到肩膀之後,『要從劃圓改變成橢圓!』這樣的目的,在讓手肘和手腕向前更接近本壘板延伸。莊勝雄說:「好處是控球會更準確、使力更輕鬆、力道的釋放也更完全。」


   守備手也就是投球上半身旋轉動作的前導手,過度的拉向身體後方,將導致右投手左肩(或左投的右肩)未能閉鎖完全,使蓄積力量分散。伸向目標後往胸口收回的簡單動作,是莊勝雄建議中信鯨隊幾名投手改善的方向。此外投完球後的守備動作亦是他所強調;他也提到投手自我提醒出手點不過早的一個訣竅:「感覺和頭部是像一個面整體一起向前延伸的。」


   國內投手的身材在莊勝雄第一天觀察發現普遍比過去為佳,但未有專業輔助的錯誤重量訓練致使柔軟度退化,也限制了球速發揮或埋下受傷潛因。在上半身有強大力量的情形下,投手必須盡量在下半身重心保持與非投球側肩部未旋轉向本壘前,讓投球臂跟上逐漸轉向與即將前移釋放力量的上身。肩膀與地面平行線的維持,和兩臂展開飛鳥動作維持與軀幹構成完整平面平衡,這兩點都是需注意的細節。


   下盤動作方面他只要求一項重點,就是和打擊動作原理類似的『髖關節擺動與旋轉動作運用』。投手準備投球過程抬起自由腳時,身體垂直不偏移晃動,隨後軸心腳開始發力旋轉,通過腰、背串連力矩後,由軸心側髖關節向前開始投出動作。這就是過往所謂蹬板的真正意義!旋轉的過程,莊勝雄用「打陀螺」來形容,讓球員去體會意涵。


   最後是出手霎那的細微動作。「投手拉遠練習過程中要隨時用身體感覺不同放球點的調整,近距離早而遠距離晚出手。」至於投手持球時手腕的輕鬆但不擺動關鍵,莊勝雄提出『中指尖施力與食指尖施力成64分配理論』讓球員首度接觸此一觀念。


   投手的守備方面,他則給一壘手傳投手補位球一項準則:「可使用低肩傳球,避免球路偏高。」至於投手接獲面前滾地球策動傳二壘雙殺部份,莊勝雄強調:「要用內野手的移動墊步,讓自己在接到強襲球後不急不徐的迅速下投手丘,再往二壘壘包方向順暢將球傳出。」


3作育英才的成就感


   喜歡帶二軍,原因是什麼?做事紮實的莊勝雄說:「我在享受一步一腳印的作育英才成就感。」把默默無聞的潛力新人或陷入低潮的鬱卒戰將,再次推上舞台耀眼演出,這才是真正有內力的高手教練功夫所在。


   羅德隊包含今年的黑木知宏在內,有不少選手因傷勢或其他因素在一、二軍間例行升降,而只要被莊勝雄帶過的沒有不懷念他協助調整的日子。重點只出在這位教練的『早出晚歸、苦幹實幹』精神。


   莊勝雄說:「二軍有將近40名選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亟待突破想重登一軍;二軍教練團本就不多,排隊問的話解決不完所有困擾。我當然要比選手早到,比選手晚走。」也就是這樣最先開門、最後熄燈,和郭泰源一樣隨時歡迎選手報到發難的莊勝雄,深受球員喜愛。


   「一軍不用人再教,輕鬆的調整,當下棋佈局就等看勝負結果。二軍球員年輕需要教練真正協助,所以我後來毅然決然到二軍發展。我覺得在二軍教球對球隊的貢獻度更大!」


   莊勝雄說:「只要還有選手在球場練習,我就不走!」有這句話,也難怪後勤兵源充裕的瓦倫泰站在莊勝雄身邊,是笑的如此開懷。


4)人才外流的福與禍




   就在莊勝雄回國的同一天,兩年來在國內算是職棒指標投手之一的林英傑,也確定即將成為另一名旅外球員。16年間職棒爆發兩次簽賭,和一直以來未臻成熟的環境,人才外流的福禍矛盾已不是單純是非題。誠泰領隊林致光不捨祝福林英傑,大前輩莊勝雄則問年輕人:「可不可以考慮在國家隊貢獻兩三年?」

   貢獻兩三年再出國,當年的莊勝雄確實做到他所言。台灣唯一一位在正式國際賽擁有對古巴、美國勝投資格的投手就是他!也是在棒球生涯中期才轉練投手的他不但在代表隊貢獻戰力,更由於國際賽中的優異投球內容使身價上揚。之所以會要國內年輕好手仔細思量旅外規劃,多少和他艱辛的奮鬥史有關。


   莊勝雄說:「每年都聽的到台灣又有選手能出國發展,我為他們和國家實力感到高興驕傲。」但他不否認:「越來越多人離開台灣,我也擔心中華隊要怎麼辦?」在『二郭一莊』好手如雲的年代,李居明曾形容中華培訓隊50人搶25名額的競爭強度:「每天都自願被操到吐!你不跑贏別人,沒多久就是刷掉一半。」國際賽當時也夠多,棒球專欄作家瘦菊子曾提到這批老怪物級球員因此而累積的堪稱經典實力。


   也是這樣磨出來的莊勝雄認為,年齡層過低的選手太早往國外發展,可能會接觸全新觀念獲益,但也同時可能中斷棒球生命。「國外環境很現實!舉例說大聯盟有用錢堆陣容的球隊,今天用你不夠好,明天就換另一個小聯盟選手;或是說他們的東西新穎,台灣球員認真學習卻不知適當休息而導致運動傷害。」他就建議即將去樂天的林英傑:「可以全力的拼,但是負荷不了的時候(國內兩季累積的疲勞),一定要跟教練明白溝通。(野村可能作風強勢)」


  國內的二軍制度和代訓是否落實,也說明了保護人才的基礎還是必須由自己建立。莊勝雄說:「要讓台灣整體實力變強,外國球隊來接觸我們的選手才會謹慎行事,而不是隨隨便便的東挖西搶,感覺非常不尊重。」


   職棒球團如果還未能健全二軍聯盟,能否有共識的以資源共享方式長遠經營,共同恢復過往中華培訓隊集中訓練方式;或由棒協體委會主導此一方向,真的有待每年所謂棒球國是會議中,提出來確確實實的通盤檢討。


   曾經在美國期間短暫受傷的王建民,也吸引莊勝雄的目光。「因為松井秀喜的關係,我從日本轉播看到他。但那時就發現他的動作可能會肩膀受傷。」果不其然,莊勝雄多年體能與投手教練的經驗讓預言一度不幸成真。他建議身材極佳的王建民:「維持關節柔軟度並注重保護後背肌肉的肌力訓練來保護自己。」「大聯盟不會教練改你的動作,日本的好投手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一切都要靠自己。」


   要在高度競爭的國外職棒圈立足,莊勝雄給年輕人的話就是:「生理訓練、心理成熟度、工作態度、棒球觀念無不要全心致力在設定目標之上。最重要的,身在異鄉要懂得如何確切表達自己的想法!」



5)重量訓練正確觀念

    指導中信投手群的第一天,莊勝雄以11年教練經驗點出這批潛質不差後進的問題:重量訓練的觀念隨著資訊發達被選手吸收選用來加強實力,但由於缺乏深入而專業的規劃,白練了不該練的部位,反倒讓應有的投球表現水準受限。

   「在能力內以重量訓練和修正基本動作增加球速,是必然的道理!但是球速也和天生資質有關,想要硬催或盲目追求速度的結果,通常就是受傷。」莊勝雄如是說。「球速到了一定程度以上,確實該鑽研變化球的控制。其實速度落差30公里就很夠用了!控球也是關鍵,控球好的投手才能談配球,配球用心思,打者自然就處於較被動了。」


    莊勝雄表示:「中信鯨有不少投手前側肌肉都足夠發達,但負責投球延伸與煞車動作作用的後側肌肉較為薄弱,這將使肩膀負荷增加。」對此也參與棒球教室的林純玉則表示:「可以用離心等張運動來補強這方面肌力。」


    莊勝雄強調棒球選手肌肉的實用性和訓練位置正確重要性。「甚至投、野手都有區別,我們不是健美先生,好看不一定好用。」他指出:「肩膀深層旋轉肌群的訓練非常重要!把肩關節窩包住的旋轉深層肌群以及四條特定肌肉:小圓肌、棘上肌、棘下肌、肩骨下肌,是投手最需要加強的地方!還有就是柔軟度必須維持,投手協調性僵硬掉是不行的。」


    腹背肌的強化和下盤力量當然也是棒球員不可或缺的戰力來源。莊勝雄把這部份融入技術性動作當中:兩人一組跑動間接球迅速折返的訓練,不但或多或少能增強心肺耐力,也同時間有效率的讓身體記憶住和比賽投、打、跑、守時所需的基本動作。




    莊勝雄再以『遠離菸酒,早睡早起。』兩樣最簡單卻不易持之以恆的生活管理自我要求,鼓勵國內職棒球員:「這也是檢視自己真正PRO與否的指標!」


  6)運動科學器材輔助

  結合資訊科學輔助運動員提高成就表現已成顯學,年度六冠的羅德隊正是徹底執行此一觀念的受益者。莊勝雄坦承:「今年學習到最多的地方,就是電腦和攝影器材操作。」透過可隨時停格的連續動作,外加姿勢輔助線系統分析,中信鯨投手群和北體棒球隊成為國內第一批從莊勝雄身上豐收斬獲的棒球幸運兒。


  莊勝雄認為:「運動科學器材的最大功能在於以往由教練口中形容闡述的言語,現在有紀錄實証眼見為憑極具說服力!」選手對動作好壞立即能夠判斷,也方便和教練不斷重複溝通;同時在修正動作過程中,還能逐一再次記錄檢視成效。再把這套系統放大應用,對敵我戰情的分析更能透過資料庫完整建置,轉換出有用的訊息解讀。


  莊勝雄以中信鯨與羅德投手的畫面做交叉比對,擷取不同投手的優點闡述一些投球基本動作的重要檢視點,整理如下:


1)前腳彎曲110~120度,後腳呈140~150度角(參考點一)


2)兩臂與肩對地平行線盡量不歪斜(參考點二)


3)出手前的挺胸動作,有助投球臂完成最大外旋。


4)軸心腳膝蓋應內收,以避免力量分散(往內才能做後續推送),並在自由腳滑


         跨出過程中,成平順曲線下移。軸心腳過早伸直,將減低上身旋轉速度。


5)投球前的重心應放在軸心腳尖,如此能避免軀幹穩定不前後傾,肩膀也能維持


         確平衡。


6)投曲、滑球系列變化球時,小指可朝向本壘做參考點;手腕適度放鬆和前臂呈


         90度,不用刻意翻轉或拖拉球,重點在出手加速度自然提升變化球的轉速。


7)各類變化球放球點不會改變,是手指持球角度或加速度點的不同而已。揮臂速


         度、放球點要保持相同,才不會被打者辨識。



 



                                           

    上圖中綠線為投手投球動作身體簡單示意:三組線條中藍色代表正確參考線,紅色則為需要避免的費力方式。頭部上方的圓與橢圓弧線,即為前文提及過的出手延伸。


    右投為例的右手邊直、曲兩條線,則為軀幹旋轉時由上方鳥瞰的投球手橫切畫面。在不刻意將左手(戴手套手)拉向後方旋轉的前提下,上半身應在蹬板同時移往手套,並搭配手部釋放力量。此時持球手直線移動,到越接近本壘位置最後一刻送出,能增加控球的準確性。此外以直球而言,手掌和指尖壓住球縫線出手造成倒旋轉後,可嘗試向內、外角目標延伸推送,如此也能提升球進壘位置的控制穩定度。


    左下方的示意圖,則是上述第四點軸心腳重心推滑示意。先蹲後前移的兩段式或過早打直導致推送力量不足,都會影響球質和尾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兒童棒球國 的頭像
    兒童棒球國

    兒童棒球國 Kids Baseball World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