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代表亞太區出賽的台灣桃園龜山少棒隊


 


國際交流 威廉波特的真義...........


                                                             中視駐紐約特派員龔邦華 中國時報009.08.29


 


    贏了加勒比海代表隊後,龜山國小的小朋友們在記者會難掩興奮之情!這是台灣12年來首次在威廉波特打進4強,又點燃拿下世界冠軍的希望。


 


    但說真的,雖然希望他們節節勝利,但總覺得把代表國家這麼重的責任讓這些小朋友來扛,難免有點於心不忍!


 


   賽前看他們練習,一面跑一面喊口號,有點像支小軍隊;有紀律、有禮貌、有榮譽感,真是一群讓人驕傲的好孩子。


 


    在熱身告一段落和幾位小朋友聊天,問他們除了比賽,在選手村有沒玩到什麼?像是游泳啦,還是交到什麼朋友?被問到的都搖頭,好幾個人說:「很想跟日本小朋友認識,但眼前當然以贏球為重。」


 


    誰能說這樣的心態有錯?因為早在30年前,「威廉波特」四個字儼然已是為台灣爭光的代名詞,好像沒有奪冠就愧對國人一樣。


 


    其實威廉波特的本質比較像是少棒的夏令營,所有參賽者住在選手村,一起吃飯、一起遊樂,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翻開世界少棒聯盟組織章程,明白寫著:「推展少棒運動重要目的是在協助孩子們鍛練身心,培養互助合作、勇氣與忠誠的精神。」贏球並非唯一目的。


 


    後來留下來看喬治亞州和加州爭取進入美國組冠軍賽的比賽,打完3局加州以51領先;沒想到4局上連失9分,以510落後,卻感覺不到那種可能會輸的沉重氣氛。加州還是樂觀奮戰,最後反敗為勝。


 


    輸球的喬治亞州教練在賽後說他對加州隊有最高敬意!自己的隊伍雖敗,但他對每個小朋友的表現感到驕傲,因為每位小球員都盡了最大努力,都做出貢獻。然後提到接下來會跟同樣已出局的日本隊打友誼賽,他說兩隊作風不同,不能說誰對或誰錯?喬治亞州教練說得很含蓄,但是點出一點,就是亞洲隊和美國隊參賽心態的差異。


 


    一方是代表國家非贏不可,另一方是贏球固然重要,但Having Fun同等重要。


 


    後來贏球的加州隊舉行記者會,一位記者問其中一位擊出全壘打的小朋友說:「我看到輸球的喬治亞州有位小朋友特別跟你恭喜。」他說:「對呀,他是我玩桌球認識的好朋友。」我那時就想,這些小孩們以後會有許多機會參加比賽,總會有輸贏;如果在過程中真的交到好朋友,那會使整個經驗的價值完全不同。


 


    所謂「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美國隊教練不諱言,有時候希望自己的小朋友們多點紀律,亞洲隊的教練有時也可能希望自己的小朋友多點活潑。這種看不同文化從中學習的過程,在某種方面來說,是威廉波特少棒賽的真諦。


 


    我當然希望龜山國小拿冠軍,但我也希望當賽會結束,台灣的小朋友們在受訪時會說:「我交到一位好朋友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兒童棒球國 的頭像
    兒童棒球國

    兒童棒球國 Kids Baseball World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