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足球的悲哀


該如何看待世足賽呢?本人的悲哀指數是挺高的!
                                                                     2006.07.06  中國時報賴忠義


    第一個悲哀指數:台灣的體育教學成效不彰,從以前到現在,全由躲避球主導,不僅招致無謂的運動傷害,更多的是成為偷懶教學之藉口。什麼是越位?什麼是PK大戰?什麼是四三三?還有,不知道「香蕉球」、「吊菜瓜」、「倒掛金鉤」的應該大有人在。大家摸摸良心,算算數字,從小到大被「汙走」的體育課有多少?老師又有誰在盡力教導孩童足球呢?記得前幾年筆者參觀日本教學,體育老師身先士卒的在大豔陽天站在足球守門位置忙著救球、回擋學生輪流勁射的滾地球,即使撲倒在地或被足球傷到也不忘豎起姆指稱讚學生射得好,我的朋友告訴我「他的孩子在日本環境中,放學後最津津樂道的就是體育課,論起足球名詞和人文歷史則滔滔不絕的。」



    第二個悲哀指數:當2006年世足賽如火荼的在德國舉行,我們卻還停在2002年的足球元年推廣計畫,如此不爭氣,且台灣所有的焦點都捲入政治惡鬥和媒體叩應。最近有幾位國外回來的留學生一下飛機就說:「台灣真吵,so noisy!到處充斥著政治火藥味。」完全與他們在國外熱烈足球話題成鮮明對比。正如心理學家常舉的兩個理由──「溫水煮蛙」和「正常村和瘋人村之適應性」,假使台灣人要再如此下去,還能怪誰?

   第三個悲哀指數:世足賽之能量與活力極為特殊,是世上任何單項動所無法比擬的,但台灣卻永遠是拒絕往來戶,管他足球是文化的表徵,管他誰輸誰贏,都提


不起興趣。足球運動是不論窮人與富人,也不分膚色、高矮都可玩在一起。不過令人唏噓的是,台灣排名在世上一百五十多名,不進還退,名次順序雖不是最重要,但未來的台灣孩子如何與世界接軌,如何培養國際觀,若能利用推廣足球觀念來緩衝,或許可以減少大多數人的藍綠憂傷,我們都知道政治雖重要但絕對不可踰越和霸凌。

    第四個悲哀指數:從世足賽中,我們感染了各種國家和多種民族的團結熱忱,見識到「觀眾全滿」和「各種得分的慶祝儀式」(例如:非洲的祈雨方式、阿拉伯國家之禱告,以及歐美英雄凱旋之氣勢)即使鄰國日本、韓國的百萬人潮以及自費前往打氣之球迷,這種熱度和國際媒體之文宣,都適時撫慰了他們的僑胞,也喚起全民之共同目標。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穩定需要三個「全民」認同,那就是「全民宗教」、「全民音樂」、「全民體育」,台灣的不安定和政策之空轉,大概就是欠缺上面三個全民運動。

    總之,世足賽是公共財,台灣應多鼓勵孩子看世足賽,不要再玩「噬族賽」,我主張利用世足賽的精神來推廣宏大的胸襟,運用世足賽來進行教育改革(例如:早自習取消改為早運動),也大方的談論世足賽。最後,奉勸喜歡談論政治、酷愛藍綠之爭的朋友放下屠刀。「大人們!別吵了!饒饒我們吧!我只想安靜看書,之後紓解壓力讓我到戶外暢心的踢踢足球。」我想這是孩子最卑微的乞求。(作者為台北縣教改會顧問)


 


延伸閱讀:足球與地球教長南美行 踢出畸形體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兒童棒球國 的頭像
    兒童棒球國

    兒童棒球國 Kids Baseball World

    兒童棒球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